“不错,既然有现成的刀子,为何不能借?”
冯婉说的就是那两位被“外放”出去的皇子了。
三皇子和五皇子,原本就是跟宣袚竞争过太子之位的。他们俩的资质虽然一般,但是两边儿的母族却并不是没有人。他们俩的母妃也都是厉害的人物,若是不然,也不会在如此残酷的皇子战争中幸存下来了。
故此,最开始他们接到李吉辅的干儿子如意亲手送来的分封封地圣旨的时候,之所以没有任何反抗,乖乖赴任,就是因为他们背后的谋士们给他们出谋划策——“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们是觉得这事儿来得十分蹊跷,肯定是有人搞鬼。
而他们两兄弟都被封王发配出了京城,只有老七宣袚被留在京中,说的是“侍疾”,但是谁知道是什么。
这个老七一贯狡诈腹黑,说不定老爷子被他给控制起来也未可知。
若真是如此,那么“抗旨不尊”、贸然入宫,就很可能中了老七的埋伏——毕竟宫中那么多侍卫高手,若是老七真的控制了整个宫里的势力,那他们哥俩儿进宫去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自投罗网”。
谋士们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拦下了两个冲动地要杀进宫弄死老七的主子,然后好说歹说让他们冷静下来,正好可以将计就计,到了封地之后再杀回来。
毕竟在京城,他们只是皇子,手上什么兵权也没有,想要做点儿什么都做不了,反倒是到了封地之后,更好招兵买马、大展拳脚。
这分析思路和计划都没有什么毛病。
前提是景慧帝真的重病,宣袚真的已经控制了整个皇宫。
原本这才是常规的思路,可是谁都没想到中间出了个李吉辅。
这位李公公趁着景慧帝“病重”,自恃手里掌握着新出生的十五皇子,是张好牌,居然直接谋反了。
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是也扰乱了两个皇子的计划。
最可恶的是宣袚还给他们发了求救信,他们一时间有些懵逼,拿不准是不是应该回京。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几天,他们俩都已经出了城几百里地了,再回来最快也要三五天了。
就在犹豫的当口儿,宫里头又传来了消息——叛乱已经平息,让他们不用回来了,继续去封地。
这回是景慧帝的亲笔手谕。
看着字体虽然有些潦草,但是也是亲笔,绝对不是那种病入膏肓的人可以写的出来的。
这俩货一阵抑郁,但是也不敢抗旨——毕竟,只要景慧帝还在,他们就永远是儿子,必须要听话。
否则,可能真的会死无葬身之地。
没有立太子之前,还要争一争表现,景慧帝既然已经选定了宣袚为太子,那么他们俩就自然出局了。再争,那就师出无名,名不正言不顺,会被当成乱臣贼子的。
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两个皇子只能继续往封地走。到了地方之后,收拾整饬,一头雾水不说,也觉得条件委实艰苦,少不得又开始动了心思。
冯婉对他们的这种心态拿捏得十分准确。
因着上辈子这事儿就已经上演过一次了。
三皇子、五皇子因为在竞争皇太子之位的战争中失败,被景慧帝远远打发了出去,一个去了西南蜀中,一个去了西北荒原。
西南蜀中多深山,毒雾瘴气弥漫,潮湿闷热,生活环境极为恶劣。
西北荒原万里无人,遍地黄沙,干燥寒冷,也基本上不适合人类居住。
更惨的是,这两个地方都时常受到外族骚扰,没事儿就要迎战外敌,上阵拼杀,实在不是什么好地方。
景慧帝把他们俩的封地选在这俩地方,明摆着不是让他们俩去做富贵王爷的。
也不知道是什么仇什么怨,明明都是亲生儿子,景慧帝对三皇子、五皇子做的事儿却简直比最恶毒的后爹还恶毒百倍。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便就是泥人也有三分脾气,他这么对这两个儿子,他们肯定不能忍。
果然,去了封地还不到半年,两个皇子就都反了。
打的旗号也是著名的“清君侧”……
所以说,这理由真是太好用了。不管是臣子还是平民,皇子还是王亲,只要是为了让皇帝恢复过去的圣明,那么不管做什么都很是理直气壮了。
皇帝陛下您本来挺圣明的,现在不过只是被小人蒙蔽了。
只要把那些小人从您的身边儿清除掉,您就会恢复过去的圣明了。
身为臣子,这是我们的责任,是应该做的,不用谢……
这套逻辑十分完美地给造反者们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他们针对的并不是皇帝,而只是他们身边儿的那些坏心眼儿的“小人”。
造反什么的,多难听。
换成“清君侧”,那就好多了。
皇帝陛下,您不要害怕,臣等是来帮您的……
只要一脑补这个画面,就立刻会感觉整个人都高大上起来,一切都升华了,连某些单蠢些的造反者本人都信了……
上辈子的三皇子和五皇子显然就是这种单蠢的造反者。
因为他们俩还真是相信这个理由——那个小人就是老七宣袚,只要弄死他,父皇就会清醒的。
他们俩甚至还结了盟——因为已经想到成功之后是谁当太子的事儿,两个人还掰扯了一番。后来还是三皇子略占上风,他的母族势力更大,母妃地位更高,而且也更年长。
--
第308页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