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肉文屋
首页天可汗 第260节

第260节

    太平公主的怒气渐渐平息,背又重新靠向后面,若有所思地说:“我有八个子女,都各自成家立业,我却不能享天伦之乐,现在你搬到大明宫来住,倒是可以时常陪我。”
    薛崇训忙抱拳道:“只要您随我回京,儿臣定然每日陪伴在母亲的身边。”
    过得一会儿,薛崇训忽然来了灵感,想出一个很新奇的点子,既然高宗武后可以是两代皇帝,现在朝廷大可以在追薛崇训的父亲及祖上为皇帝称号时,也给太平公主一个皇帝的名义,现在称为太上皇,一则满足了她以前的雄心,二则又避开了天下忌讳第二个女皇当权的大势。
    薛崇训将想法说出来,太平公主只说他胡闹。但她没有明确阻止,薛崇训也就当她默认了。
    第二天太平公主便传旨华清宫的官吏卫队,称不能回绝皇帝的孝心,即日起程回京。薛崇训也就与她同行回去,坐得是唐朝时期的御辇,这车驾名义上是唐朝皇帝给予的殊荣其实太平公主早就在享受皇帝的一切待遇。
    无论怎样薛崇训此时简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和太平公主再次握手言和,比他大败突厥主力时还让他轻松。皇帝有孤家寡人之称,但薛崇训实在不想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当一切危机都要自己一个人承担的时候活起来实在太累,那做皇帝还有什么乐趣?薛崇训可没有千秋万代江山的雄心,能管好一代的江山已是不易。只要有太平公主在一条船上,不仅多了一股强有力的势力盟友能获得大量官僚士族的支持,对李家宗室及其支持者也是一种安抚:既然太平公主姓李,她在掌权,就不可能对李家宗室赶尽杀绝。那些前朝余势没有极大的压力,也很难舍弃一切和当政者玩命。
    第十章 待遇
    新的政权宣布一切照旧,以前的王侯爵位公卿大臣享有的封号官位保持原状,实际上除了换个国号年号,连其中的人都还是原来那帮人。一天晚上薛崇训不知怎地忽然想起了鲁迅的一本书,革命之后县太爷剃了个光头,换了名字叫县长,但那把椅子以前是谁坐后来还是谁坐。而今新立的晋朝也差不多是那样,南衙官僚基本一个都没动;武备上有些调整,北衙禁军官署没变,不过羽林军不再驻扎在玄武门,北宫由神策军调防。
    前朝皇帝李承宁搬离了大明宫,一家人住到长安城东北角的入苑坊,他的几十个兄弟姐妹也大多居住在那里。那地方修得雕楼画栋非同小可,起居生活游玩享乐比大明宫差不了多少,平民住宅是全部“坼迁”出去了的,除了修建了大量的楼台庭院,就是山水园林如诗如画非常漂亮。
    实际上玢王李守礼的儿女们在这几年的政局|动荡是获利了的,除了李守礼和他的长子被牵扯进一场宫变中死得不明不白,其他几十个人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如果没有持续数年的风波,同是高宗之后,中宗睿宗前后即位,特别是睿宗联合太平公主灭掉意图篡权的韦氏之后,睿宗一脉已有恢复正常传位秩序的迹象,根本没有玢王李守礼他们什么事,李守礼是高宗的孙子但和长安活动的李隆基兄弟比起来就是旁支,一般是轮不到他了。李守礼做幽州刺史时,由于家眷庞大儿女众多又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幕僚就劝过他儿女很多要养成节俭的习惯,以免后辈过得太潦倒。显然当时他们家的封地利益都不够分了,那几十个儿女往后的生活都成问题;而现在却能坐享富贵声色犬马,作为前朝皇帝的皇子公主,奢侈的生活是国库掏钱养的。
    薛崇训一党自然不能轻易刻薄他们,不然别的公卿不得说皇子都过成那样咱们下边的人还有什么保障?
    所以以前大伙儿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但问题并非保持原状就能解决的。
    天宝元年最后一次大朝,薛崇训同太平公主在含元殿接受百官朝贺,这时候他发现自己的那帮心腹幕僚竟然位列最末,好像这还是特准他们上朝的结果,不然按照亲王国幕府的那些官吏品级,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薛崇训坐在那里没提这事儿,心里却在琢磨:那些出谋划策让自己坐上皇位的一班人马,那是有拥立大功的,于情于理不应该是这样的待遇。除了刘安杜暹等本来就有出身的人,其他一直在亲王国的谋臣在朝里都没位置。
    可是有实权的那些位置早就有人了,朝廷又刚刚表态一切维持原状,总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把人换下来。嘉奖二龄等人拥立之功封爵不给实权?薛崇训又觉得自己住到宫廷之后会越来越远离以前的人,身边没有心腹之士总是不好。
    所以他觉得事情有点难办,便没有轻易提出来。好在从亲王国出身的那些人大部分还有士大夫的修养,也没有急着埋怨。
    大朝之时,正中的皇位是薛崇训坐在那里,而太平公主一样临朝,他坐在后面却位置更高。不过薛崇训并没有不满之处,让太平公主临朝也是他出面请的。这样参与人数众多的场合,除了一系列礼仪都不议什么正事,连西域的军务也没人提及,只有政事堂的张说上书到了年底官员休假市井防火等事,并有各国使臣上表的礼节过场。薛崇训刚登基,已有几个藩国上书称臣道贺,或许在他们眼里中原王朝是李家还是薛家根本没有区别。
    太平公主回京后依然住在原来的承香殿,而薛崇训下朝后的住处在蓬莱殿,便是以前李承宁住的那座宫殿。蓬莱殿位于皇宫中轴线上正合天子的身份,地处太液池南岸、内朝紫宸殿正北,既靠近太液池沿岸风景优美之地方便游玩,属于后宫区域,又临近南部朝廷,方便与朝臣联系,可谓上好的寝宫位置。这里实际上不是一栋房子而是一个建筑群,薛崇训刚封的皇后李妍儿也同住在一处,按照这里的建筑规模就算薛崇训的后宫再扩大十倍也可以把她们全部安置在一处,唐朝留下的宫室建筑特点就是大,地方非常宽阔。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却痴迷建筑,就薛崇训看来大明宫的宫室比他前世看过的故宫规模大了不只几倍。
    以前他在母亲那里参加晚宴也在宫中留宿过,当时就不习惯皇宫里太宽阔的卧室,休息得很不好;现在薛崇训还是不习惯。不知怎地,他总觉得在这样的房子里睡觉非常缺乏安全感。
    睡觉的寝宫比客厅还大,虽然里面摆放着各色家具装饰品,但薛崇训还是觉得空荡荡的好像是幕天席地一样毫无隐|私可言,又像一切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中,不能彻底放松情绪。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他躺床上愣是睡不着。辗转反侧了许久,发现晚上还有宫女当值侍立在一旁,这几个人他又不认识感觉很不舒服,便坐了起来下令道:“你们都出去,有事我知道叫你们。”宫女们顺从地应了小心离开了薛崇训的卧室。
    但是他还是睡不着,这房子里明明没人了,但由于太大他总觉得有人。身体和精神一向很好的薛崇训难得地失眠了一次,翻身了几回之后心道:难道是我的内心不够坦荡,竟如小人常戚戚?
    不管怎样,薛崇训反而怀念起在晋王府的生活来,身边都是熟人,地方只有那么大,一回去就能放下所有的烦恼感觉很轻松。而现在连觉都睡不着,脑子里还浮现出白天各种装模作样的走路姿势动作语气,全是装的,比如挺起胸手提绶带走八字步真是累得慌。
    他还不习惯新的身份,正如世人现在还没习惯新朝,仍然照以前的法子办事。
    还有在他身边服侍的陌生宫女,虽然一个个低声下气很听话的样子,但她们也是活人不是,对任何事都会有一定的看法,薛崇训在自家里也不能随心所欲。他心道:明天得叫人回去把家里的几个丫头接过来,我还是不习惯陌生的地儿不熟的人。
    而眼下在蓬莱殿除了李妍儿就只有三娘一个是晋王府的故人,现在已是深更半夜了,他不好去找李妍儿,再说在这样让他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什么心思都没有。左右睡不着还头昏脑胀,薛崇训便把刚刚叫出去的宫女又喊了进来,吩咐道:“去把三娘找来,我有事要和她说。”
    没想到三娘来得很快,一会儿就穿戴整齐地进寝宫来了,薛崇训怀疑她根本还没睡下。她走过来抱拳道:“郎君有何吩咐?”
    薛崇训注意到她对自己的称呼一直没变过,不过这也没什么,薛崇训自登基以来除非在庙堂上还不是不自称朕、寡人之类的。三娘的声音还是那样,有点沙哑没有什么情绪冷冰冰的,不过她的着装及言行却是改变了许多。现在她早不穿以前那种像夜行衣一般的青布料子了,那样的衣服在晚上也许更能融入夜色,但是在白天活动的人反而有异于常人,所以她如今的穿戴也很大众化,现在身上的浅绿翻领长袍和幞头就让她看起来像宫里的一个女官。她的皮肤还是很苍白,看上去没什么光泽,和保养得柔滑如脂的宫廷贵妇相比差远了,甚至还不如市井百姓的肤色红润,微微撑起胸襟的胸脯也没有那些半露酥|胸打扮的诱人,加上那毫无情趣的饰物和打扮,反正没多少女人味。
    找来了三娘,薛崇训又没什么事儿说,主要和三娘没啥好说的,便打量了她的穿着随口问道:“你还没睡?”
    三娘站在那里没动,大约是当薛崇训说了一句废话懒得搭腔,平时便是这样,她可不管什么君臣之礼。
    面对这样一个人,薛崇训纵是心血来潮要徐徐旧谈谈心事什么的也不能。只可惜这安静的夜晚,孤男寡女的华丽宫闱,以及好闻的熏香暖色的烛火。尴尬地沉默相对了好一阵,三娘还是不吭声,她好像认为冷场才是正常的与人相处,谈得来了反而很奇怪。
    寝宫里当值的奴婢都被薛崇训支出去了,偌大的室内只有他们两个人,虽然没说什么话,却很神奇地薛崇训觉得有个可靠的人站在身边也好受得多。他说道:“今日上朝,王少伯苏侍郎他们位列末等,朝里又没恰当的空缺,我正头疼如何处理此事。”
    三娘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好像薛崇训在说吃饭了没有诸如此类的废话。这要换作别人,肯定会说不能干涉国事之类的贤淑妇人该说的话。
    薛崇训顿了顿见她没开口的意思,便无趣地问:“你觉得该怎么办?”
    这时很意外地三娘说道:“郎君增设几个官职不就行了,难道郎君叫我来是问国事?”
    第十一章 靠近
    薛崇训找三娘去扯了些官位功劳之类的事,但这些她从来不过问的,也不关心。这时候她已经明白了,薛崇训找她没事就是想说说话。但是最终也没说个什么所以然,三娘离开寝宫时不由得有些懊悔,但转念一想,如果再去一回恐怕也是同样的结果罢。
    她回到蓬莱殿中的住处,目光不由得转向了搁梳妆柜上的一个箱子,是她从晋王府带过来的行李,就这么丢在那里还未来得及收拾。她便走过去坐下打开箱子,里面除了一些换洗的衣物,还有几个漂亮的小盒子……装胭脂水粉的盒子。那是晋王府里的歌妓非烟在刚认识的时候送的,说买了许多分一些给三娘,大概是非烟见三娘一个年轻女子脸上素颜出于好心的关系。好意难却三娘收了却从来没用过,不过她也没舍得扔掉。
    三娘把里面的漂亮小盒拿了出来,放在柜上,对面有副铜镜,她便坐在那里发了一阵呆。旁边的灯架上点着两支红烛,屋子里的光线有点朦胧,自然比起正殿中昏暗了不少,主要宫里的用度都有配额,身份却低的人按制度分的日用物品就越少,不过就算最低的宫女也比普通百姓浪费多了,民间很多人一到晚上就尽可能就寝休息,哪里能没事点着灯浪费?
    过得一会儿,她便打开盒子闻了闻,一股百花的好闻香味扑鼻而来,加上盒子又做得漂亮,确实挺招人喜欢的,三娘也有点想试试了……但很快她便盖了起来。
    三娘有自知之明,清楚以薛崇训今时今日的地位身边什么漂亮的女人都有,自己的这点色相实在没可能和那些人争宠,再怎么打扮也不能太大地改变肌肤与姿色,毫无意义。古人言视为知己,女为悦己,三娘叹了一口气心道平日里根本没话可说,更别说知己了。
    她毫无睡意,回忆起刚才和薛崇训的谈话中他随口说了一句“宫中的房屋太大了”,现在她也有同样的感受。虽然她在人前总是习惯漠不关心的样子,但是薛崇训说的每一句话她都记得很清楚,哪怕是那些毫无意义的废话。
    她总是这样,很想再“靠近”一点,但每次那样想的时候都有种自卑以及很难说清楚的不自在,就像是大白天穿错了衣服身处市井之中非常尴尬。以前昼伏夜出,早已习惯夜里的孤寂,后来退出江湖投身豪门之下改变了习性,但她的心仍然停留在幽夜之中……在孤寂中煎熬,可是一旦有人走来却又会恐慌不知所措。
    现在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薛崇训为她提供安全、一切生活所需的物质,或许这只是一种依赖。有时候她在想自己对薛崇训还有什么价值,特别是他野心勃勃地登上天子之位后,这宫廷内外五步一岗共约几万人在保卫他的安全,要办什么事对付什么人只需一句话便是圣旨正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她自己作为一个刺客对薛崇训仅存的价值都没有了。她甚至想初识之时薛崇训要让自己去顶罪,如果真那样了倒也死得其所。想到那次薛崇训让自己藏到床底下,拼命维护的事儿,三娘的脸上就微微一红:究竟是为什么他要抓住自己这样一个没什么价值的人?
    ……
    次日薛崇训的眼圈有点黑,他在紫宸殿召政事堂大臣及苏晋、二龄等晋王府幕僚议事,张说等以为他要问西域大食和东北契丹的事儿,便将事前想好的对策略写在了象牙牌上以免临时忘记。毕竟这几年朝廷最多的大事就是战争,皇帝本人也多次亲率大军出战。
    不料薛崇训连提都不提战事,却先说起了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儿:“朕早上来紫宸殿时,见着外面有一处大房子空着,没派上用场?”
    站在皇位前侧的宦官鱼立本忙躬身道:“只有一些内侍省的宦官空闲时在那里休息,里面放了打扫紫宸殿的浮尘扫帚等物。”
    内给事鱼立本作为站位正确的宫廷宦官,无论是在前朝还是在晋朝依然屹立不倒,他对大明宫及朝内外各种事务都轻车熟路,往往能及时解答薛崇训问的大小事。不过他发现薛崇训上朝时身边总带着一个女官,而且和他站得特别近,基本没听她说过话,很得信任的样子。又加上有一天晚上这个女官怀疑内侍省送的夜宵有毒,鱼立本心里对她是有点成见的。
    薛崇训道:“那么大几间宫室却闲置在那,朕想在那里新设一个衙门,挑选一些朝政资历有限而胸有才略的文士在紫宸殿外办公,也好做朕的顾问,查漏补缺时常提醒避免治国之失。”
    说得这里薛崇训微微转头看了三娘一眼,三娘像个诸如灯架香炉等摆设一样站在那里面无表情,但她对薛崇训的一举一动都默默看在眼里,哪怕是这样一个细微的眼神,薛崇训好像在说:昨晚你叫我增设几个官位,这不说干就干?
    在三娘的眼里这等国家小事是无所谓的,但张说等朝臣却一下子就重视起来。在朝局机构上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关系重大,就如唐朝时用同中书门下的花样就架空了三省长官的相权,分化资历太老威望太高的大臣权力、加强君权。
    由于薛崇训忽然提及没有什么预兆,朝臣们也一时没有看明白其中的玄虚,不过张说窦怀贞等老油条混迹官场多年,可不是那么好蒙的。张说当下就说道:“规讽过失、侍从顾问之务已有门下省左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官员所领,若再设一府与门下省重叠,不仅会造成冗官加重国库开支,也可能会因此职权不清,问责混乱,圣人不可不察。”
    薛崇训不以为然道:“不过是多几个顾问,有什么混乱?门下省的官员有时不方便进言,若是在内朝有几个谋士最好了。况且苏晋、子寿、少伯等原为亲王国官员,与朕相熟便于直言过失,现在让他们在内朝领职有何不妥?”
    善于阿谀奉承的窦怀贞听罢正色道:“王少伯等有拥立之功,实乃大晋之功臣,正该贵为公侯位列九卿,方显功过赏罚之明。”
    苏晋一听急忙从后排出列说道:“臣等微功不敢炫耀,又因资历不够恐不能服众,蒙陛下隆恩亦不能居庙堂之高,但乞追随陛下左右鞍前马后侍奉便心满意足了。”
    张说等一听话都说到这份上,人家拥立薛崇训做了皇帝,封个什么官爵都不过分,再反对的话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于是张说便默不作声了。薛崇训便道:“如果大家没有意见,我便让内侍省的人将殿外的房子收拾出来,在内朝设一个‘内阁’,在内阁任职的士大夫可参与军机要务劝谏过失。”
    见无人反对,薛崇训就将这事儿议定。新设的“内阁”体系还没有显示出重要性来,第一批职官称为学士,品级只五品小官,没有给予多大的具体权力,只是可以在皇帝面前随便说话不能轻易因言获罪如此而已。
    晋朝初立一切照旧大部分东西都没有革新,但内阁的设立已开始迈出了小小的一步。大臣们都看得明白,只是无话可说而已。这个衙门从刚建立起,它定然不同寻常:三个五品的职官,苏晋、张九龄、王昌龄都是晋王府出身的嫡系,人选就说明了一切。
    宰相和大臣们无不关注,不过暂时却是影响不大,提出国策及举荐人才等权力仍然在政事堂之手。除此之外,太平公主时常在麟德殿欢宴,不仅有歌舞还偶尔有马球赛,政事堂宰相及老臣们和她的关系依然很近;薛崇训早已做出了与太平公主继续二元政治共治天下的姿态,大臣们不是在上头没靠山,所以对于内阁的事儿也不用太着急。
    太平公主听说了薛崇训设内阁的事儿,对身边的近侍笑道:“崇训不是李承宁,他当然应该在身边选一些自己信任的人。”
    不仅是南衙朝臣“脚踏两只船”,既表态效忠皇帝,又和太平公主走得近。还有宫廷贵妇,有些是薛崇训的女人,也和太平公主亲密无间,特别是金城公主和高氏(李守礼的皇后),因为同住在承香殿中常常见面,以前的一点芥蒂早就因为熟悉而消失,倒成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大明宫在太平公主几年的清洗经营下,从内侍省宦官到女官宫女很多她的人,薛崇训没动那些人,也没说要挪窝,只从家里把妻妾奴婢接到蓬莱殿去,总之他和太平公主没有什么矛盾。
    这样的格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情况,李薛两家形成二元互为近亲各有权势,竟然和睦相处稳定共存。但是这一切的基础只是薛崇训和太平公主二人的缘故,谁说不是畸形的政治格局呢?等掌权的不再是他们母|子,就很难再出现如今的局面。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后才能暴露出的问题,他们现在实在顾不上了。
    第十二章 美景
    突厥战争后,杜暹跟随薛崇训回到长安就差不多等于赋闲在家,他虽然有左武卫大将军的官衔,但这种原本六卫府兵体系的职位在和平时期既无兵权又不用打仗,正事基本没有。他本身又是一个以君子儒将自居的“文人”,平常不喜出门寻欢作乐,一时间就变得非常宅了。
    好在春冬之交长安有好雪,杜暹坐在后院的亭子里就能看见远处雪花中的大雁塔,高高的塔此时就像一座冰雕的奇观,直入云天,雪中赏此景只叫人心胸开阔豪气万丈。
    于是他便在亭中放了一樽小泥炉,把酒放在水中温着,一面赏冰雪下的美妙景色,一面提着笔在挂壁上的一张画上修修补补。好一个盛世长安,云烟飞雪之中只见远处亭台宫阙高塔城楼挺拔如天宫,杜暹翘首仰望时而吟唱几句,他的心情很好,真心兴庆生在这个时代这个强大有尊严的国家。墙壁上挂的一副图原来是一副宽大的帝国版图,杜暹在它面前长身而立,胸中不禁就生出一股子平治天下实现胸中抱负的情绪来,他独自张开双臂比划了一下,好像要将这幅图再次扩大,飘逸的长袍在风中舞动古意盎然。虽然暂时还没能位列中枢掌权,但杜暹毫不怀疑自己的前程将如晴天大道一般宽敞。
    他想起了“薛崇训的”一首词,脱口吟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
    就在这时,一个奴仆前来禀报道:“阿郎,张侍郎到了。”话音刚落,就听得一声大笑:“了却君王天下事,杜兄好兴致!”
    过得一会儿就见一个身穿红袍头戴幞头的文士笑吟吟地走了过来,张侍郎是兵部侍郎张孝贞,西域大将张孝嵩的家门兄弟。因杜暹在西域时与张孝嵩交好,而今在朝里也与他的弟弟张孝贞关系很好。
    只见穿红衣服的张孝贞在白茫茫的雪景背景下很是显眼,生生给这淡雅的气氛增加了一丝热烈。杜暹忙迎了上去,二人面对站定,若有其事相互鞠躬行礼。
    礼罢张孝贞笑道:“杜兄难得一闲,近日东西两家胡姬酒肆都新进了娇|娘,何不出去找找乐子?”
    杜暹淡然一笑:“我还是习惯一炉小火几杯淡酒。”
    张孝贞抬头一看只见亭子上方挂着一副牌匾,上书“宁静致远”,下面却有一副大图,小案上还隔着笔墨等物,笔毫湿的显是正在作画。张孝贞便饶有兴致走上前去观赏起来,回头看了一眼杜暹:“兄台好气度,将一副地图画得如此有气势。”
    杜暹道:“我快费了半月工夫了,等完工了便献给今上。今上是一代有进取之心的君王,定会喜欢这幅图。”
    张孝贞微微一笑,似有玄虚。杜暹情知此兄弟足智多谋,见其表情便忙问:“贤弟何故发笑,莫不是我的拙图献丑了?”
    “画是好画……”张孝贞道,“只是杜兄大可以缓一缓献上,别急于一时。”
    杜暹忙问玄虚,张孝贞便说:“杜兄不闻‘内阁’之事?”杜暹道:“听说了,怎么?”张孝贞道:“要在以前,进入政事堂便是位极人臣,可以大展抱负;但现在嘛,在我看来真正值得进取的反而是内阁的那五品小官。”
    杜暹听罢若有所思地沉吟起来,张孝贞哈哈一笑:“那五品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现在的三个学士,你瞧瞧都是些什么人。杜兄几番跟随今上南征北战,又饱肚诗书,有这样的出身何必去争政事堂那七个位置?话便尽此,你琢磨琢磨我说得对不对。”
    张孝贞几次为杜暹出谋,事后都证明此人确有不同寻常的见识,多以杜暹这回也额外重视他的见解。
    “对了,今日拜访杜兄,是有另一件事。”张孝贞转口说道,“家兄(张孝嵩)仍在安西带兵,部下只四千余将士,情况不容乐观。我替他想了一个法,但不便自己上书,再说今上眼里又没我这个人,上书也不一定受重视。所以想请杜兄帮个忙,把事儿往今上面前说一声。”
    “没问题,有我能办到的事自然义不容辞。”杜暹还没问是什么事,就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薛崇训刚刚登基称帝,还是表现出来比较勤政的,无论有没有大小朝几乎天天都要在紫宸殿与大臣见面,仔细听大家的建议从谏如流,姿态要做足。而且有了货真价实的君权,批复奏章和各项政令的程序简单,中枢运转得也效率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杜暹要进宫去替张家说句话就很容易了,第二天直接过去就在紫宸殿当面见着薛崇训了。
    杜暹说的事儿便是让朝廷用封突厥施部落首领爵位等方式拉拢这个部落,借以阻挡阿拉伯势力的东扩。中原王朝虽然将整个西域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在当地修成筑堡驻军,但汉兵真正依赖的也就只有那些据点,大片地区活动的仍然是大小林立的西域藩国部落。兵部侍郎张孝贞认为拉拢了突厥施部落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拉拢的方式除了许以爵位名利,还有一件事:晓之以义动之以情,张孝贞想让薛崇训的皇妃突厥公主阿史那卓给突厥施首领写一封诚恳的信劝降。
    本来觉得这事儿挺难出口的,毕竟大臣没有要求后宫做什么事的权力,不料薛崇训一副从谏如流的态度,真就答应了,并叫王昌龄用阿史那卓的口气写一封信,然后拿给阿史那卓抄,毕竟大伙不认为突厥公主有那份考虑周全用词恰当的才能。但信一定要阿史那卓亲笔,因为据说突厥施部落有人以前在黑沙城见过突厥公主,还有一段时间的来往,如果不是公主亲笔,事关国家大事万一被突厥施人识破反倒弄巧成拙显得朝廷没有诚意。
    黄昏时,薛崇训回到蓬莱殿便让宦官去叫阿史那卓来见他。等待的时候,他来到蓬莱殿北边的一处楼台上,半开的琼台在薛崇训的眼里就像现代的大阳台。他踱步到“阳台上”,忽然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搬进大明宫有一段时间了,今天他才注意到这里的风景如此惊艳。前面最显眼的就是太液池,只见雪花飞扬中的湖面白汽层层,真如天上仙宫的云气一般,在云烟之中太液池中岛屿上的宫殿若隐若现,上翘的装饰着鸱尾的建筑有着东方古典特有的韵味,太液池岸边是大片的宫室建筑群,错落有致既端庄大气又不显得呆板。薛崇训低头向下看,只见一群仙子一般的宫廷女子正提着宫灯优雅地从长街上走过,长长的月白裙子让她们的身影修长而挺拔,至少从表面上看去这里的人们都生活得体面幸福,一切都是美好的。
    帝国的中心权力的枢纽本是充满了争斗权谋的地方,这座宫殿竟然如此充满山水之意,仿佛不沾半点人间烟火,蓬莱殿的名字指的是仙宫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同类推荐: 梵行穿书之欲欲仙途(NP)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顶级暴徒碎玉成欢(np)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快穿]与魔女的交易(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