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华帝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性军备扩充,北约所在的整个欧洲面临中华帝国和华约的战略大包围局面,为此德联不得不进行应对。
跟中华帝国庞大的军费预算相比,德联短时间内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战后几年来,德联尽管效仿苏联采取计划经济体制,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德联的元气。但德联是二战的重灾区,在中华帝国的经济侵略下,财政开支十分困难。
尽管财政困难,但希特勒的号召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在他的号召下,德联上下团结一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节省下来的资金用来发展军力。
跟中华帝国每年动辄上百亿龙币的军费开支相比,德联在战后初期每年的军费开支只有不到二十亿龙币。德军统帅部得把钱都用在刀刃上才行。
扩充核武库是德军必然的选择。德军的核武库一直是最高机密等级,连中华帝国都无法准确知道德军的核武器件数。真因为德军的严格保密,使得德国避免战败的惨境。
早在二战还在谈判期间时,希特勒便下令德军不惜代价储备核原料,制造核武器,为的是在中华帝国洞悉德军核武器家底之前,将德军的核力量壮大起来,维持用来对抗中华帝国的最低核力量。
这点希特勒做到了,在战后几年里,德军一直在扩充核武器数量。到中华帝国掀起军备竞赛时,德军已经拥有了三十三枚核弹头。
不过,德军的核弹头都是最原始的核武器。大部分依靠战略轰炸机进行携带,只有少部分小当量的核弹头被安装到了v6火箭上,但射程也不过1500公里,跟中华帝国的西北风洲际弹道导弹长达8000公里的射程相比差的太多。
德军的v6火箭实际上无法对中华帝国构成实在的战略威胁,而自从德军的容克ef-132z战略轰炸机突破中华帝国的防空到紫荆城上空洒传单之后,中华帝国军方以之为奇耻大辱。此后中华帝国军方大力加强了防空预警网络的建设力度,在本土各州省大量部署对空警戒搜索雷达系统。
按照中华帝国总参谋部的国防白皮书规定,到光华五十年元月,中华帝国本土必须完成防空预警雷达系统的建设,届时中华帝国本土将可以全天候24小时监视任何入侵的飞机。
对此,德军非常紧张。因为一旦中华帝国完成国土防空雷达网络的建设,那么德军的战略轰炸机将无法再进入甚至接近中华帝国本土都变得非常困难了。尤其当德军获知当年德军轰炸机之所以顺利飞到紫禁城上空,全因为中华帝国空军的夜间战斗机都被派往了欧美战场,这才给德军机会。如今中华帝国已经全面开始升级昼夜执勤的战斗机了,德军再想趁着夜间的机会进入中华帝国领空同样不可能了。
这一切都逼得德军进行装备升级,否则一旦中华帝国拥有百分百拦截德军核弹头的能力时,那时中华帝国肯定会卷土重来,一举将德联和北约摧毁。
中华帝国在电子方面已经摇摇领先德联了,为此德军只能在他们传统的强项上面做文章。
德联和中华帝国一样,都是最早开始研究火箭的国家。区别是中华帝国资金雄厚,进行大量的试验并掌握了大量的火箭技术。而德国缺乏试验资金,又被战争拖累,在二战期间只对近距离的英国实施了飞弹攻击,在远程火箭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华帝国。
不过,德国的科学家们非常优秀,他们很快根据从中华帝国方方面面收集回来的资料和情报,重新将德军的远程火箭试验捡起来。更令希特勒高兴的是,前苏联统治下的俄国人出了不少的人才。当苏联灭亡后,他们非常痛恨中华帝国见死不救,因此他们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德国的怀抱,在加入德联后,这些俄国人迅速给德联军事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便出了很多火箭方面的专家,他们对德军火箭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
截至1947年底,德联okw情报局所掌握的情报显示中华帝国拥有数百枚洲际弹道导弹,其中中华帝国战略部队担负二十四小时战斗值班的洲际弹道导弹已经达到四十枚。为了抗衡中国人,德联必须在最短时限内造出并部署能够从德联领土上发射并摧毁中华帝国战略目标的洲际导弹。p-16型导弹就这样被赋予了充当德联可靠导弹核盾牌的任务。
1947年,由海格雷和库兹米奇领导的普鲁士586特种设计局承担了p-16导弹的研制工作。此前,该设计局在原苏联飞弹项目组研制出的两种采用高沸点燃料组分的单级中程弹道导弹p-12和p-14基础上。特种设计局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内又设计出了第一枚p-16洲际弹道导弹。其北约代号为8 k-64,东方华约组织则称之为ss-7。是年11月,总设计师完成了导弹的设计细节。
用图纸勾勒的原理需要具体转化成切合实际的结构。制造导弹的艰难阶段开始了,导弹部件和附件应用了很多全新的设计方案。
在希特勒的大力鼓励下,德联科学家们废寝忘食的工作着。许多单位的设计人员和生产者都投身于这项工作,无法计算为此到底耗费了多大人力、物力与财力。障碍被一个个排除,制造工作迅速展开,配套设备生产得到保障,首批制品完成组装……
1948年9月,一列装载着第一枚二级洲际弹道导弹的列车驶出普鲁士机器制造厂大门。9月26日,列车抵达第二试验局及技术阵地所在的试验场第42号发射坪。
导弹部队主帅,原德意志第三帝国副元首鲁道夫被任命为国家试验委员会主席,试验的技术领导则由导弹系统副总设计师扬格利担任。在综合安装试验设施中,导弹试验从9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20日。
被赋予特殊使命的p-1 6导弹,肩负着希特勒和德联乃至整个北约的希望,如果成功,那么德联短时间内将维持最低限度的对华战略威慑力,因为洲际弹道导弹的速度远远快于战略轰炸机,可以避开以监测低速战略轰炸机(相对速度)的中华帝国雷达防空网络。这样中华帝国短时间内就不敢冒险对德联和北约进行战略核打击了。
到10月20日午夜,p-16导弹首次发射前的各项试验全部结束。德联最高领导人希特勒密切关注着试验的整个进程。政府通讯部门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希特勒随时有可能要试验场的电话,甚至直接前来观看。
为了维持导弹核均势,德联太需要洲际弹道导弹了!何况,庆祝北约成立的节日很快就要到了。那个年代,传统节日总要尽量与重要成就联系在一起。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无疑会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
希特勒想利用洲际弹道导弹研究的成果来抬高德联政府的威信和他本人的政治地位,他在给鲁道夫下达任务的时候说:“当我赴中华帝国谈判,我的脚踏上中华帝国的土地上时,你要给我放一枚导弹,吓唬吓唬中国人。”
实际上,希特勒一辈子也没敢亲自踏上中华帝国的领土,他害怕那位似乎能看穿他心思的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当然,希特勒实际上是怕遭到暗杀的,所以他派副元首鲁道夫访华。
很显然,鲁道夫访华的目的是为了叫停中华帝国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因为德联现在没钱,大规模军备竞赛只能拖垮德联。但德联又不能示弱,因此鲁道夫访华期间,德联如果能够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话,无疑会对鲁道夫的谈判非常有利。
10月21日凌晨,已完成发动机对接的导弹被运出综合安装试验设施,尔后被运到离该设施几公里远的发射阵地——41号发射坪。
从导弹被安装上发射台那一刻起,发射前的准备时间就进入了倒计时。10月21-23日完成了技术所规定的检测和发射前作业,10月23日为导弹加注了燃料组分和压缩气体。发射准备的关键性阶段已经开始,发射时间则定在了当地时间23日19时。整个白天都平安无事。傍晚时分,导弹发射准备进入决定性时刻。
由于中华帝国一直密切关注着德联的所谓航天试验计划(洲际弹道导弹试验的假面具),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获知德联人准备发射p-16洲际弹道导弹后,迅速派出特工进行渗透,并试图进行阻止。
18时30分,中华帝国的一名特工利用一条二战期间的废弃下水道,成功进入了距离发射场1.9公里的一座小山坡上。由于火箭发射的反作用力非常巨大,发射前火箭方圆2公里内都没有人,防止被火箭喷出的高温气浪烧伤。
这名特工名叫威廉-陈,是一名欧洲裔中国人。他携带了一支m200死神狙击枪。这支狙击枪使用点五零口径特种狙击弹药,是中华帝国军方唯一一支能够在两公里内对目标实施打击的步枪武器。当然,尽管这支狙击枪使用22倍狙击镜,但误差还是非常大的,只能在900米内爆头,1500米内击中人体躯干。偏偏德国人的火箭十分巨大,加上还没有正式服役,很多火箭发动机部件都裸露在外,这给威廉提供了绝佳的射击机会。
18时35分,p-16火箭开始倒计时。
当倒计时归零,德国人按下发射按钮的瞬间,威廉-陈开火了。
火箭发射瞬间巨大的啸叫声掩盖住了m200狙击枪开火的声音。从m200狙击枪射出的点五零狙击弹击中了火箭一级发动机氧化剂和燃料管路内的高温隔膜。
“嘣”的一声巨响,火箭还未离开发射架便轰然爆炸。刹那间,整个发射场犹如末世一般,山岳震摇,轰雷万钧。 须臾,烈火纷飞,浓烟滚滚,方圆十几公里都被笼罩在烟尘当中。
这个时候正是鲁道夫一行到达中华帝国的时间。鲁道夫期盼中的世界震惊声音没有出现,德联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失败,鲁道夫失去了一个跟中华帝国谈判的最重要筹码,从而无法阻止中华帝国进行大规模军备扩张,而德联为了应对中华帝国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加速发展军事力量,从而被中华帝国全面拖入了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当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07章 德联的洲际导弹试验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