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肉文屋
首页女官的自我修养 第40节

第40节

    “我的话还没说完呢。”桓羿这才接着道,“你可知,此事是谁在背后推动?”
    “是谁?”
    “桓安桓总管。”
    “……竟然是他。”甄凉有些意外,但又不是那么意外。
    桓羿笑道,“我试了一试,他就承认了。不过,以我们现在的处境而言,也没有隐瞒我的必要。毕竟,相较于去桓衍面前揭发他,我当然更愿意与他联手。”
    “桓总管同意了?”
    “他也没有太多选择。”桓羿道,“他送来那个消息,不也正是要试探我吗?”
    桓安回宫之后,看似站在桓衍那一边,不遗余力地为他出谋划策,可是桓羿和甄凉都不信他会是这样的人。
    往前二十年的桓总管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可是不巧,甄凉觉得自己跟他应该有几分相似之处。将心比心,如果把她放在桓安的位置上,忠心侍奉的旧主骤然去世,自己好不容易才逃得性命,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一是要为主人复仇。可是先帝登基虽然不太符合父死子继的礼法,但太-祖皇帝的确是因为早年征战留下的隐患而病故,其中并没有什么疑点。这复仇自然就无从说起了。
    第二,就是要保存旧主的血脉,扶持他们夺回应有的东西。太-祖虽然已经不在了,可却留下了两个儿子,汉王和襄王。当年,他们一个性情木、资质愚笨,另一个年纪尚幼,都难当大位,更无法对抗先帝,于是只能让亲叔叔坐了皇位。
    从先帝这里而言,他跟着太-祖南征北战,功勋赫赫,大哥坐皇位他甘心臣服,可是换成两个侄子,哪里压得住他?而且取了皇位之后,他对侄子们也算厚道,虽然并没有重用,至少这么多年衣食丰足,从没想过除掉他们。
    当然,没有对他们动手,多少是因为心中的一股傲气吧?连桓安这种人,他后来也不在意了,就这么两个毛孩子,自然也影响不到他什么。
    可是对汉王和襄王而言,那就是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夺走了。如果只是普通的东西也就罢了,却又是天底下只此一个的至尊之位,谁不想坐?要说他们没有半点心思,恐怕没人会相信。只是先帝压得他们不敢起心思。
    可是现在坐在皇位上的人已经不是先帝了。
    桓安在这个时候回到宫中,自然不是像桓衍想的那样,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自家两位小主子。
    这倒不是因为桓衍比谁蠢笨,纯粹是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在桓衍看来,权势富贵尊荣,这世上有谁能放得下?他能给桓安这些,便可以让对方死心塌地为自己办事。可是桓安想要的,却从来不是这些。
    忠孝节义,桓衍这种人是不会懂的,或者说不会相信真的有人愿意为这种东西付出性命。
    所以桓安就算在他眼皮子底下弄鬼,他也根本没有察觉到半分。
    ——当然,他也确实不是什么聪明人。以前的何荣都能敷衍他,何况是如今手段高明了何止一倍的桓安?
    甄凉之前跟金尚仪,她是掌控规矩、推动规矩的人,所以注定不会被规矩所束缚。但她却没有说,其实还有人立于规矩之上,制定规矩、玩弄规矩,视规矩如无物。
    桓安就是这样的人,运用之道,只存乎于他一心罢了。
    今天收到的果然都是好消息,若有桓安和金尚仪这样的盟友,往后要做的事,自然会容易许多。
    甄凉想了想,问桓羿,“桓总管接下来会怎么做?”她直接问桓安,而不问桓衍,因为桓衍的态度一定可以被桓安左右。
    桓羿道,“我想,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多半是迅速推行此事。他们要从江南入手,本就是因为朝中对此事一直有争议,不少人都认为如今的规定太过苛刻,才导致江南一直不太平。有了这些人的声援,等到大势已成,自然就无人能反对了。”
    “殿下不担心吗?”甄凉问。
    “什么?”
    “江南之事。”甄凉道,“先帝耗费了不知多少心血,才将他们压制下去,如今开了这个口子容易,再要弹压,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桓衍当然可以肆无忌惮,但是将来收拾烂摊子的,还是桓羿。
    桓羿闻言,不由笑了一声,“这有什么可担心的?正所谓不破不立,我正是要他将江南的搅成一滩浑水,把该牵扯的人都牵扯进来,到时候才好一并处理了,还江南一个太平。”
    甄凉侧头看他,看见他这样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模样,眼中不由露出几分柔软的笑意。
    真好。
    ……
    承熙四年的新年,注定不会安稳了。
    按照往年的旧例,一般是等上元节过后,朝廷才会重新开印,在那之前,除了各处需要轮值的官员之外,其他人都可以放假在家,尽情享受假期。
    然而今年,才过了年初七,一封奏折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引到了朝堂之上。
    江南来报,当地又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叛乱。虽然已经被镇压了,但是乱民攻破当地县衙,县令顾庭泽只身前往劝说,被围殴致死。
    自古以来,官民之间就是一道天堑,如今竟然被乱民杀死一位朝廷命官,自是非同小可。
    而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江南的政策。
    去年江南阴雨绵绵,大涝数月,田里的庄稼自然长得不好,以至于收成减少了将近一半。百姓们靠着土地吃饭,粮食减产,自然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纳完了秋粮,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冬的嚼头,更不用说后面还有数月的饥荒了。
    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年景总是有好有坏,勒紧了裤腰带,想方设法总能把日子熬过来。偏偏今年江南丝绸的价格一路上涨,一匹普通的布就能卖上几两银子的高价,能换许多粮食。
    若不种庄稼,种上桑麻,暴雨之前就能收获,后面再下雨,也不影响在家纺织,家里的收入就有保证了。
    于是乡民们便凑在一起,在过年前去县衙请愿,让官府放开禁令,允许他们自家选择种庄稼还是种桑麻。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好的请愿,最后却激发了暴力冲突,最终变成了叛乱,甚至还有一位朝廷命官死于乱中。
    事情既然闹大,就算开始其情可悯,也不得不处置了。
    好在这种民乱,朝廷一向都是只诛首恶,不计较其他人。只是事发之后官府也一片混乱,因此并未第一时间控制住首恶,就让那几人藏了起来。听说官府要捉拿他们,下头的百姓没有一个肯检举的。
    后来又传出消息,那几人甘愿自首,却要求朝廷解除禁令,让百姓们能把日子过下去。
    这个年江南过得兵荒马乱,奏折也是加急送过来的。事关重大,虽然如今还在过年,朝廷却也不可放任不管。
    消息一传开,自是一片哗然,就连坊间百姓,也少不得议论几句。有人觉得打砸官府太过分了,但也有人觉得,但凡日子能过得下去,谁会走到这一步?无非是当地官府压迫太狠,无路可走。
    再说那禁令,也太不近人情了些,既然是自家的地,想种什么自然由得他们,如此就是收成不好,也怨不到别人头上。如今官府只准种粮食,粮食减产后又没有设法应对,才会酿成这样的大祸。
    民间议论纷纷,朝中自然也不敢怠慢。所以虽然是在年里,但皇帝还是召集重臣,商量此事。
    有了这个引子,朝堂上持不同意见的官员自然吵得不可开交。一部分认为可以稍微放开禁令,尽快了结此事,也省得三天两头就闹一场。另一部分则认为刁民可恶,若是此时应了他们,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什么事就闹一场?不如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此事桓衍早就跟心腹商议过,虽然事出突然,众人事先没有收到消息,都有些惊愕,但此刻该说什么,却是早就已经想好的,因此一个个主动开口,很快就引导得风向偏向解禁的这一边了。
    桓衍见状,在心里暗暗点头。
    他之前只是听众人吵来吵去,便是在暗中观察这些心腹,看他们是否尽力。到现在为止,没有看到可疑之人。
    也许是确实没有人背叛自己,也许是那人隐藏得太深,但不论如何,场面已经在控制之中,今日之事虽然起得仓促,但结果必然会如自己所想。
    这么想着,桓衍将视线落在站在最前面的那人身上,“此事,不知赵相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以为民众固然需要安抚,可这禁令也不能轻易解开。”中书令赵宠上前一步,拱手道,“先例一开,往后再要禁,就难了。江南是天下粮仓,每年所产粮食占我大魏总产量三成之多,不可轻忽!”
    “赵相严重了。”侍中谭涓摇头道,“三成虽多,可是这些年来,朝廷一直在移民充实两湖,开拓田亩,卓有成效,想来很快就可以取代江南成为新的粮仓。既然如此,让江南着力发展商业,又有何不可?”
    “正是。赵相也说要安抚民众,除了解除禁令,还有什么办法?”太师曹有光也出列道。
    赵宠皱眉,“百姓无非是担心日子过不下去,既然如此,可以由朝廷拨给钱粮,将这段日子对付过去。待来年春耕,自然就好了。”
    “说得轻巧!”曹有光嗤笑,“去年几处受灾,朝廷已经减免了许多税收,哪里有粮食去填这个窟窿?”
    谭涓也叹息到,“是啊!臣听闻陛下在宫中厉行节俭,便是因为想到民间百姓艰难度日,忧心忡忡,不敢奢靡。可是陛下再如何俭省,也补不上这么大的缺口。如今既然有法子让百姓自谋生路,朝廷又何必阻拦?”
    “正是。过了年正是种下桑苗的好时机,等到开春长出桑叶,便可以育蚕吐丝,不会有任何耽误。”又有人补充道。
    赵宠见其他人的声音已经渐渐统一,哪里还猜不到圣心如此?
    但他还是道,“即便让他们种植桑叶,今冬又如何过去呢?春蚕吐丝,也是四五月间的事了,再缫丝织布,又是一段日子。百姓总要吃喝,这个窟窿也总是要填的。”
    “这个倒不必担忧。”一位品阶不高的官员出列道,“江南富商们愿意预付部分银钱,订购今年出产的布料。有了钱,百姓们自可安然度过这段时日,不需要朝廷操心。”
    来了!赵宠面色一沉,“这些商人们总不会是好心,可有条件?”
    “赵相何必把话说得那么难听?”曹有光道,“商人们心系国家和百姓,朝廷自然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既然要推动江南的商业发展,自然得给他们行个方便。”
    赵宠根本不理会他,抬头看向桓衍,沉声问,“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解除先帝设下的禁令了?”
    他这么问,桓衍倒不好回答了。先帝是他的亲爹,他迫不及待要更改亲爹留下的政令,说出去毕竟不好听。何况赵宠这般直言,半点不顾虑他的面子,桓衍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他的几位心副大臣连忙出言开解,言语之间都是为百姓着想,没有半点私心。这是大势所趋,怎么能说是陛下想更改先帝的政令呢?只是此一时彼一时,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变动。想来先帝怜悯百姓,也会理解的。
    这一番桓衍早有准备,又安排得十分周详,以雷霆之势推动此事,明显不会轻易更改主张。
    赵宠见事不可为,也没有力抗到底的想法,心下叹息一声,道,“既是为国为民,陛下和诸位也都考虑周详,老臣自然也没有异议。”
    这也是桓衍先挑他的原因,赵宠此人,虽然是中立派,但却从来不是个顽固派,而是出了名的朝堂不倒翁,哪边胜算高就倒向哪边,识趣得很。这也是直到现在桓衍都没能动他的原因。
    这么一个人,虽然并不全然支持自己,但却也不是眼下的心腹大患,需要的时候可以争取到这边,自然就不急着解决。
    人人都这么想,所以他历经三朝,依旧是风光无限的宰相。
    赵宠这一倒戈,朝堂上的声音几乎成了一边倒,反对派被压得声势全无。主要是他们就算站出来反对,也无非是跟赵宠一样走个流程罢了,只要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桓衍的方案。
    桓羿坐在上首,看着这样的局面,可谓是心怀大畅。
    这还是他的的想法头一回这么顺利地推行下去,即使有人想阻拦,也如螳臂当车,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而带来这一切的人……桓衍视线一转,落在了旁边低眉顺目的桓安身上。
    所有的计划都是他设定的,其他人只不过是照着走一边流程而已。直到这时,桓衍才终于明白,太-祖皇帝为何对他如此看重。
    只是……对桓衍这种人而言,身边的一切都值得怀疑。
    所以高兴了一会儿,他又免不了犯了疑心病。桓安的能力自然是不用说的,十分出色,但是他这个人,桓衍却有些看不透。即便是回宫之后,他也依旧那么低调,顶多是身上的衣裳换了更符合身份的,无论什么时候看,从来都是不骄不躁的样子。
    这样的人固然很省心,可太过无欲无求,又不免让人不放心。
    所以下朝之后,回勤谨殿的路上,桓衍突然开口问,“桓安,你也入宫一段时日了,如今又立了功,可有什么想要的?”
    他本以为桓安会说没有,谁知桓安竟顺着这话道,“陛下隆恩,老臣不敢推辞,倒是正好有一事相求。”
    “哦?”桓衍来了兴致。
    桓安道,“先前六宫局的金尚仪来找过老臣,说是想请老臣出马,制定一部新的宫规。”
    “此事朕也有耳闻。”桓衍道,“听说当年国朝初立,宫里百废待兴时,就是桓总管协助高皇后制定宫规。如今皇后也这般看重你,这是好事。怎么,莫非有什么难处?”
    “并无难处。”桓安低头道,“老臣只是想着,六宫局多是管着后宫的宫人们,却是管不到太监身上来的。但这新的宫规,若只能约束一部分人,只怕收效不大。”
    “这个简单,叫十二监也推行便是。”桓衍道,“若有不谐之处,桓总管再稍作修改,想来就无碍了。”
    桓安瘦削的脸上露出一点淡淡的笑意,“多谢陛下恩典,老臣定会仔细斟酌。”
    “你所求的,就是这个?”桓羿问。
    桓安点头,“老臣家中早已没有人了,如今又是这样的身份,也不奢求子孙后代,只盼着能为陛下当差,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名字,也就不枉此生了。”
    桓衍闻言,不由朗笑出声。
    他自己平生夙愿,也是青史留名,成为贤明君主的代表。不想桓安竟也有这样的志向,倒也算得上一个知己了。
    也是,如桓安这样的人,光是普通的权势富贵,哪里能彻底打动他?做出一番事业,青史留名,才是他的追求。既然如此,他就更只能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桓衍拍了拍桓安的肩膀,熬,“桓总管放心,有朕在,此事何难?”
    一时间,他不由生出几分踌躇满志的豪迈。


同类推荐: 梵行穿书之欲欲仙途(NP)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顶级暴徒碎玉成欢(np)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快穿]与魔女的交易(快穿)插足者